走出誤區(qū)掌握致勝法寶系列文章(三)楊士博先生著
發(fā)表時間:2011-07-21 10:16:31
瀏覽數:771
轉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
走出誤區(qū)掌握致勝法寶系列文章(三)楊士博先生著
關于優(yōu)秀幼鴿(公棚鴿及特比環(huán))的挑選
根據荷蘭皮特·迪威德大師所言:首先,賽鴿要有活力。賽鴿本身應具有良好的健康的身體素質,具有超強的抵御各種疾病的能力。賽鴿要始終保持一種旺盛的斗志。賽鴿本身應具有極強的遺傳能力。優(yōu)秀賽鴿在第二代和第三代或近親交配時仍能將它的優(yōu)秀基因最大限度的遺傳鴿下一代。其次,賽鴿要有極強的生存能力,即使在進食量很小的情況下賽鴿也能保持充沛的體能。最后,賽鴿要有絲般順滑的羽毛。
優(yōu)秀的賽鴿具有優(yōu)秀品質是不夠的,不能忘記最重要的一點是:賽鴿是用來飛的。
上籠參賽是檢驗賽鴿品質最好的唯一方法。否則,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紙上談兵。
綜上所述種、賽鴿不但要有實力堅強的好品種,還要能作育出身體健康、頭腦靈活的幼鴿。這才是剛有獲得勝利一半以上的勝算。
有些鴿友所言:“一切都要籠上見!蔽也环磳@句話。但我們不要忘了“玉不琢不成器”,關鍵原材料是不是玉,是石永遠琢不成器。那么也就是必須經層層篩選后的優(yōu)質幼鴿養(yǎng)訓培育后才具有籠上見的資格。如果所作育幼鴿統(tǒng)統(tǒng)籠上見只是一項耗光資本的巨大工程。所以我們和鴿友探討如何層層把關篩選幼鴿,才是避免以后的耗功耗力。下面分幼鴿各發(fā)育階段來論述。
1. 從16-17天觀察到鴿蛋有第一破口開始,幼鴿出殼應在7-12小時之間,寒冷季節(jié)略有延長(1-2小時)為篩選第一步。幼鴿出殼低于7小時證明鴿蛋略薄,幼鴿臍帶會與鴿蛋脫離過早并沒有完全吸收到蛋殼的鈣質而造成后天骨架薄弱(這與種鴿作育前調整有關、或因種鴿年齡過大所致)。高于13小時出殼,證明種鴿孵化受到驚嚇使鴿蛋沒完全貼于種鴿身體,造成孵化中俗稱“涼蛋”,這樣的幼鴿發(fā)育遲緩。以上兩種幼鴿不能勝任艱苦賽事。還有一種因基因問題造成幼鴿在殼中發(fā)育畸形不能使身體翻轉啄殼而造成發(fā)育遲緩出殼過慢也在淘汰之列。幼鴿出殼大部分在夜間請鴿友勤于觀察第一破殼時間。
2. 幼鴿出殼3-4天將種鴿移開在巢盆中觀察幼鴿,幼鴿已能夠將頭直立時間越長越好。聰明和平衡感好的幼鴿在這時已嶄露頭角,它能自己回過頭來用頭部或喙回頭給自己背部搔癢。如果幼鴿頭部挺立時間過短,敲打巢盆反應遲鈍應在淘汰之例。
3. 幼鴿5-7天后發(fā)育良好應為以后背拱起有一定弧度為好,臍帶封口處光滑平整。那臍帶口凹陷或向外突出口中有血管黑痂者次之。因凹陷或有突出是臍帶早早的與蛋殼剝落造成,而剝落過早使蛋殼內血絲過多造成幼鴿吸收蛋殼鈣質過少。要知道幼鴿在啄殼出現第一破口開始到出殼為止,這段時間是幼鴿用很大的力氣在工作而也是幼鴿因劇烈運動而吸收蛋殼鈣質最佳時刻。
4. 8-12天這一階段的幼鴿應已能將糞便自行拋到巢盆外,在巢盆外形成一圈完整的糞便且糞便成型為優(yōu)質幼鴿。在這一階段幼鴿索食過慢叫聲過小巢盆外糞便不成形或巢盆內有糞便應觀察兩只幼鴿是哪只處于弱勢狀態(tài)要及早摘環(huán)淘汰。
5. 12-18天用手拿起幼鴿翻轉觀察肌肉如發(fā)現肌肉發(fā)紫發(fā)黑而不是粉紅的(往往還伴有比另外一直幼鴿呼吸急促)大部分是因為呼吸道感染所致,或先天心肺功能和氣囊有缺陷,而且還常常伴有腳爪比另一只幼鴿發(fā)涼,肛門周邊羽毛掛有污物過多這種幼鴿后天不會有好的表現。
6. 18-25天觀察幼鴿尾脂腺口周邊羽毛有油漬潮濕者要及早淘汰這種幼鴿往往是因為種鴿飼料配比不得當或鴿友喂大量的補品所導致。屬油料和維生素補充過多,而造成幼鴿油脂過剩從尾脂腺排出,這種幼鴿后天骨骼發(fā)育不良而且尾羽過長恥骨松散。也與先天遺傳有關。
7. 25-29天幼鴿已獨立移至幼鴿棚單獨飼養(yǎng),25天獨立為最佳。在這一階段聰明的幼鴿已能獨立尋找食水,聰明的幼鴿在吃飽喝足后應在飲水器周邊尋水有洗澡欲望。那些躲在角落里遠離水壺者以后不會有好的表現。即便父母鴿都是鴿王級也不會只只孵化出優(yōu)良賽鴿。這種幼鴿遠遠沒有必要去籠上見。
8. 最后,優(yōu)秀的幼鴿在一輪孵化中經層層篩選才具有優(yōu)質賽鴿的狀態(tài)而且是一個富有預見性的競翔水平的一部分。那些在25天-35天之間的幼鴿已能自由尋找食水上下棲架自如且姿勢優(yōu)美才值得您委于重任,也是籠上見的前提。
免責聲明:本網凡是由用戶發(fā)布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fā)布人自行承擔,并負法律責任。賽鴿資訊網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